中美关税战下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挑战、转型与新机遇

时间:2025-04-17 |  阅读量:309 |  来源:第一资源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中方随即宣布对等反制。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这场持续8年的贸易摩擦再次升级,对全球产业链、企业运营和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支撑,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这场变局中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转型?

01 直接影响有限,但企业用工模式加速调整

从短期来看,关税政策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以北京人力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指出,其业务未受显著冲击,运营保持稳定。但长期来看,企业为应对成本上升和供应链重构,正加速调整用工策略。

灵活用工需求激增:

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外包、兼职、项目制等方式降低固定用工成本。例如,2018年关税战中,中国企业通过延长工时而非扩员应对出口波动,2019年则缩减工时以控制成本。

技能结构升级:

关税压力倒逼企业技术升级,高技能岗位需求增加。数据显示,机电、运输设备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关税冲击下更注重人才储备,而传统制造业则面临用工质量下降的挑战。

02 产业链重构催生新业务方向

关税战加速全球供应链调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需适应以下趋势:

本土化与国产替代: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促使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加速国产替代,企业对研发、工程技术类人才需求激增。私募机构分析,这类岗位招聘规模或扩大20%以上。

国际化人才服务:

中企出海需求上升,跨境人力资源服务(如外派管理、海外合规咨询)成为新增长点。北京人力等企业已将“国际化”列为战略重点。

区域化用工布局:

随着中蒙跨境铁路等基建项目落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人力资源行业需配合企业布局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构建本地化用工网络。

03 行业数字化与专业化转型迫在眉睫

面对复杂环境,人力资源服务商需提升两大能力。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通过分析企业用工数据(如工时、薪酬波动),帮助客户优化人力配置。例如,2018-2019年关税战中,企业通过动态调整工时而非裁员应对冲击,这要求HR服务商提供更精准的劳动力管理工具。

垂直领域专业化:

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如智能制造、跨境合规、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人才培训。私募机构指出,国产替代背景下,专业化猎头服务市场规模或增长30%。

04 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下的机遇

尽管挑战重重,关税战也带来结构性机遇。

政策扶持内需市场:

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改善收入分配等措施对冲外部风险,消费、服务业岗位需求持续增长,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提供稳定基本盘。

技术工人再培训需求:

制造业升级催生大量技能转型需求。例如,蒙古煤炭出口依赖中蒙跨境铁路建设,相关物流、设备维护等领域的技术工人培训成为新兴市场。

“银发经济”用工蓝海:

研究显示,中年及以上群体在关税冲击中消费收缩显著,企业需针对性开发适合该年龄段的灵活就业岗位,如顾问、非全职技术岗等。

05 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

中美关税战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博弈。

对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而言,这场变局既是压力测试,更是转型契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行业需紧扣“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主线,在服务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无论是国产替代的技术攻坚,还是“一带一路”的出海浪潮,人力资源服务都将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