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时间:2024-10-25 | 阅读量:224 | 来源:中新观察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9月份的失业率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稳定,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其中,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17.6%,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7%,而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则为3.9%。尽管整体就业形势稳定,但不同年龄组的就业情况差异明显,尤其是青年就业压力较大,备受社会关注。

前三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青年就业压力突出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详细介绍了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显示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9月份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也为5.1%,比8月份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9月份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更是低至4.6%。这些数据表明,外来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尤其是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
就业形势的背后,三大因素支撑
盛来运指出,尽管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但我国就业形势能够保持稳定,离不开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他总结了三大因素,解释了为何失业率相对稳定且有所下降。
首先,经济持续增长是支撑就业稳定的关键因素。2024年三季度GDP增长4.6%,尽管同比增速略有回落,但GDP总量的增量依然在扩大。这意味着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提升,进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数据显示,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934亿元,这一增长为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活力。
其次,经济结构转型也是稳定就业的支撑力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升级,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4.4%,比去年三季度提升了0.4个百分点。由于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其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增强了就业弹性。
最后,人口结构变化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16-59岁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自2013年起,我国每年减少约500万至600万劳动力,2023年这一数字甚至达到了约1000万。这种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使得总量上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青年就业难与制造业招工难并存
尽管总体就业形势稳定,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盛来运坦言,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尤其是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然而,另一方面,制造业却面临“招工难”的困境,特别是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一些制造业企业尽管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由于技术工人的短缺,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结构性问题,既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供求错配的现状,也揭示了未来就业政策需要更加灵活和精准。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未来的就业政策需要兼顾数量与质量。一方面,国家需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劳动力的技术水平,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年轻人的就业能力,或许将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结构性矛盾
盛来运认为,尽管当前就业形势稳定,但未来仍需正视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扩大就业岗位的数量,还要提升岗位的质量。这意味着不仅要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还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满足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对于未来的就业形势,盛来运表示,经济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将趋于稳定。同时,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劳动力技能提升也将在长期内逐步缓解招工难的问题。